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决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系统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彰显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和把握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原则方法和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其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关键部分。这项改革旨在消除体制弊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体系。通过创新和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硬约束,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新局面,仍需依靠改革开放。美丽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压力,绿色转型动力不足,任务艰巨,因此必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不仅是完善生态制度、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要求,最终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惠及全民。
我们要认识到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加速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
二、牢牢把握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
《决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自觉用“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指导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践,推动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福祉。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行稳致远。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三、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领域改革重点任务
《决定》围绕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从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等方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一体推进,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
1.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责任体系。
2.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强化源头预防,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设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推进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按照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要求,推动建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统筹做好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修订。
3.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素、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全面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统筹源头防控、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更加注重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强化披露结果应用。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实行基于信用评价的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成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管体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
4.健全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对生态和环境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加强对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开发者乃至监管者的外部统一监管,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全方位推进生态状况评估和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持续推进“绿盾”重要生态空间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外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问题查处机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体系。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真正让保护者、贡献者得到实惠。
5.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6.健全改革任务推进落实机制。认真对标对表《决定》部署,科学制定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具体措施和责任主体,健全统筹、协调、督办机制,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以实际行动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增强党组织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抓改革落实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努力把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环境要闻2024-11-01